《白杨》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使学生从小树立服从祖国需要,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思想。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懂得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哪儿-----哪儿------”造句。
教学重点: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白杨的特点和文章的中心。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二、三、四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学生看画面、师描述:
在茫茫的戈壁滩上,地是黄的,天也是黄的,在这浑黄的基调上出现了一片翠绿,那就是白杨。白杨不仅在我国广泛种植,也能在没有人烟的沙漠中生长。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立。它们像列队的卫士,挺立在沙漠中,抵挡着风沙的袭击;它们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对狂风暴雨,巍然毅力。它们给这贫瘠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
2、 白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如;白杨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高大挺秀。。。。。直。。。。。。。像卫士。。。。。
3、 此时此刻,你想给大家说点什么?
a. 我觉得白杨真了不起。
b. 我觉得白杨多坚强啊。
c. 我佩服白杨。
过渡:同学能大胆地谈自己的想法,很不错。老师希望在今天的学习中,也能畅所
欲言。
二、交待教学目标,直奔课文重点。
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 请同学们再读课题,回忆本文写了什么?
(爸爸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戈壁滩上的白杨)
2、 课文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白杨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出相关的语句:
3、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三、指导自学,品读重点:
(过渡)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哪些特点?表白了什么心愿?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
示自学课文的B、C段。
1、 出示提示(1)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2)爸爸表白了自己的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 学生反馈,教师点 ,完成板书?
(1) 白杨的特点:a、直(本性)
b、生命力强。(适应性强,服从需要) (真能干)
c、坚强不屈。(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屈服,经得住考验。) (体会得真不错)
(2) 表白了什么样的心愿:a、扎根边疆。
b。建设边疆。
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1、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语中读懂的。
2、从爸爸在边疆工作,妈妈也在边疆工作,
他们还把子女接到边疆去继承他们的事业,扎根边疆。
3、从爸爸的经历和对子女的安排中体会到的。年青时服从祖国需要,远离家乡去边疆扎根
(同学们读书真认真,把老师没想到的地方都想出来了,真不错!)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
3、 分组讨论(四人一组):希望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意见。
检查讨论情况:每组派一名代表,
a、 生长的环境相似:白杨生长在茫茫的戈壁滩上 生活环境都恶劣,
爸爸也在遥远的边疆工作生活 条件差。
b、 适应性强:白杨哪儿需要它,它就生长在哪儿。
爸爸也和白杨一样,到祖国的最需要的地方去。
C、遇到困难坚强不屈:白杨无论生活在什么条件下,毫不动摇,爸爸也和白杨一样,尽管新疆艰苦,他们一样投身到祖国的边远地区,不仅如此,还把子女也送去了。
小结:不错,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边疆不畏艰苦,坚强不屈的生活着,工作着,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白杨那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品格。
4、 课件展示,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1) 展示课件: 在气候适宜的城市,白杨树能很快地生根、发芽。。。。。
在气候恶劣的边疆,白杨树也能很快地生根、发芽
在草木众生的山梁,白杨树能很快地生根、发芽
在草木难生的沙漠,白杨树也能很快地——生根发芽(生 齐答)
因此我们说:哪儿。。。。。。哪儿。。。。。。(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1、自由读----->2、指名读---->3、师范读---->4、男女分读
(体会得认真、不错、有感情)
(2) 展示课件:1)在风沙面前,白杨树像城墙一样,巍然不动;在风雪面 前,白杨树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树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树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可见白杨树是多么——坚强呀!(齐答)
2)出示句子: “不管。。。。。。不管。。。。。。也不动摇”
指导朗读:1、根据自己的体会读一读2、指名读3、师范读(如果像老师这样读,会更好)
为什么强调加点的字?(突出了白杨的坚强)
5、 有感情地朗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分组竞赛);
(过渡):爸爸介绍的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四、 指导品读,体会中心
1、 默读最后一节,在不理解的问题上打上“?”
2、 学生质疑
3、 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
1) 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爸爸为什么会陷入沉思?(担心)
2) 看见几棵子树苗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什会微笑?
由此想到: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下,会像小白杨那样经受困难,茁壮成长,并充满希望;戈壁滩的前景更加灿烂煇煌。
4、 同桌议一议。
5、 反馈集中、全班评议;
6、 指导朗读,指导最后一句;(1、齐读2、指导:爸爸看见小树成长起来高不高兴? 让我们就高兴地读这句)
7、 屏显:在边疆建设者中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豪言壮语:
“献了青春,献了终生;献了终生,献了儿孙。”本清源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映边疆建设者的什么精神?(无私奉献,他们的一生乃至于他们的儿孙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不正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五、总结课文、领会中心
爸爸借白杨(板画)表白自己的心(板画),这不仅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课文的中心。课文借白杨赞美(板书:赞)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六、总结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学完课文,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深信: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象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同时,老师还深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让我们同唱一曲《小白杨》。
老师希望你们也像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明天会属于你们的。
附:板书设计
19 白 杨
直少
生命力强 赞 扎根边疆
坚强不屈 借物喻人 建设边疆 无私奉献
转载http://blog.e91.cn/userfolder/wanwangying/archives/2006/20063721941.shtml